免責聲明: 本頁面所展現的信息及其他相關推薦信息,均來源于其對應的用戶,本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 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核實后進行刪除,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其他類似問題
- 2020-12-18
- 2020-12-18
- 2020-11-17
- 2020-12-18
- 2020-12-18
- 2020-11-12
- 2020-09-29
- 2020-12-18
- 2020-09-07
- 2020-11-19
免責聲明: 本頁面所展現的信息及其他相關推薦信息,均來源于其對應的用戶,本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 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核實后進行刪除,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其他類似問題
匿名用戶
2022-02-12
華為的現有技術儲備和產品線其實可以做到實用標準和基礎,但是華為的產品很封閉,極少開放產品標準給合作方,國內倒是有其他小廠家在做平臺化,可惜實力實在是太差了,能依附一下阿里云微信都謝天謝地了,國內的幾個云服務提供商又各干各的,完全把對方當成是敵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對產品開發者來說太不友善了。國外的廠商在iot方面幾乎沒有發言權,都是屬于打醬油的角色。國內在我看來又沒有高瞻遠矚,放著國內數以百萬計的電子產品開發者不組織起來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簡直是暴殄天物。
匿名用戶
2022-02-12
從華為的自我定位來看,這還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華為的主營收入和業務都是來源于通信行業。我假設華為想在云服務和民用電子以及iot產業里面突破,并且產生新的增長點的話,華為現在產品無論做的多好,如果在開放性和互操作性上面沒有提升的話,這一塊業務很難有太大的突破并且取得領導地位。
匿名用戶
2022-02-12
總體來說,華為的硬件幾乎都是自給自足,除了小部分芯片產品有部分開放給其他廠商以外,開放度是國內IT廠商里面最弱的。